據了解,德國肖特公司準備在中國投資建立管制玻璃瓶的生產工廠。將該公司在印度尼西亞小瓶廠的部分管制玻璃瓶生產線轉移到中國,針對這一情況,協會應部分會員單位的要求,召集國內主要中國管制玻璃瓶生產廠(16家,占中國國內產能90%)的領導,在北京召開了“管制玻璃瓶發展座談會”。
會議由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蔡弘主持,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市場監督司張經司長到會,就當前國內外有關的貿易和投資政策、各種競爭形式、相關案例和應對思路作了講話。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工作人員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與會各廠家領導分別介紹了本企業目前的生產情況和發展目標,并根據各自所了解情況對肖特公司玻璃管制瓶進入中國市場后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與建議。與會者一致認為:
中國管制玻璃瓶業由于能源上漲、藥品降價、以及過渡投資等因素,競爭激烈,產能嚴重過剩,國內市場已經飽和。如果德國肖特公司40—60條生產線進入中國,相當于增加當前中國國內160-240條生產線的生產量,幾乎是當前高檔瓶中國市場需求總量。加上該公司的成本與技術優勢,無疑會給原本產能過剩的中國市場帶來巨大沖擊。中國的管制玻璃瓶產業生存環境會更加惡劣,部分管制玻璃瓶廠家可能會因此減產、轉產或關閉。該公司的產品控制了國內市場后,可能會大幅上揚產品價格。該公司此前在韓國、印尼的市場操作手法已經完全證明了這一點。如果這一情況出現,會對整個產業帶來巨大損害,大批工人的就業將受到影響,形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對外開放,引進外資是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但是對于管制玻璃瓶這種能耗高、技術含量低且國內產能已經過剩的產品,引進外資只能沖擊國內已經產能過剩的產業,協會要代表企業呼吁政府和相關機構,限制外資的進入,保護支持民族產業,這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
同時大家還一致認為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各會員單位必須聯合起來,為維護自身市場利益,做好以下工作:
以協會的名義致函德國肖特公司,建議該公司鑒于國內小瓶市場已經產能過剩的現狀,不要在中國投資小瓶廠。
由協會匯總現有國內管制玻璃瓶行業產能、用量、生產技術情況,向有關政府、相關協會報告國內管制玻璃瓶生產行業的現狀,分析外資進入的利弊。
聘請法律顧問,依照國際相關法律和慣例,與肖特公司對話,商討解決該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支持國內玻璃管生產廠盡快開發生產1級耐水的硼硅玻璃管,減少對國外生產廠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