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滄州海康藥用包裝有限公司 點擊:281 發布時間:2012/8/26 22:12:00 |
中風在我國古代即居內科風、勞、臌、膈四大難癥之首。其病發之急、惡化之速,癥之紛繁、情之兇險都非同一般,致殘致死率都極高。中風之前往往有一系列先兆癥候可供人們發現,出現早期信號后,應在6小時內立即治療,才能控制大腦損傷,贏得極為寶貴的時間。
一過性黑蒙。即突然眼前發黑,視物不清,但數秒鐘后又能恢復。這是顱內血流量減少,微小血栓通過視網膜動脈引起的。因為,眼動脈是頸動脈的第一條分枝,對頸動脈硬化、狹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是中風的最早警報信號。
短暫性視力障礙。視物模糊或視野缺損,陣發性發作,多在一小時內自行恢復。這是視網膜中心動脈或分枝動脈因腦血流量減少引起閉塞的結果,但尚未出現腦神經征象,可視為較早期的中風預報信號。
扭頸手麻癥。多發生頭轉向一側刮胡子時,突感手指無力,剃刀落地有的說話不清,1-2分鐘后恢復。這是因為轉頭時,引起已經硬化的頸動脈扭曲加重了狹窄的結果。這一現象,足以告誡人們,中風可隨時發生。
眩暈。高血壓患者如出現眩暈,其中風的發生率要比未出現眩暈者高出16倍。所謂眩暈,即頭昏眼花,感覺自身和周圍物體在旋轉。
頻繁打哈欠。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腦動脈硬化的患病率增高,由于腦血管發生硬化,管壁彈性降低,管腔變得狹窄,大腦血流量也隨之減少,致使腦組織呈缺血、缺氧狀態,從而出現頻繁的打哈欠,這種現象常是腦中風的先兆。
“小中風”是腦中風的危險信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其癥狀為一側手足無力、麻木、不自主的肢體跳動抽筋,輕偏癱,半身感覺障礙,說話吐宇不清或失語、面麻、舌麻、流口涎等;或頭昏、眩暈、惡心嘔吐、頭痛、耳鳴或突然耳聾,走路搖晃,視物飄動,有浮沉感,或突然倒地。
頻繁鼻出血。50%的老年人發生鼻出血可能是中風的早期信號。這是因為老年人鼻腔粘膜多已發生形態和機能變化,趨于萎縮并發生扁平上皮化,鼻腔的毛細血管擴張,脆性增加,當血壓升高或腦內血管未曾破裂之前,鼻腔血管中的某一條便會先期破裂,引起鼻出血。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如果頻繁發生鼻出血,有可能會在1-6個月內發生腦卒中或腦溢血。
 | 相關鏈接 related li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