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zhan導讀:早在2012年11月8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了《關于加強藥用玻璃包裝注射劑藥品監督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立即停止使用該藥用玻璃瓶,并重新開展規范的研究,選用合適的藥用包裝材料”。
然而,這一文件的執行情況不容樂觀。記者了解到,通知出臺后的5個多月中,一些規模企業仍生產、銷售該包裝藥品,一些地方的藥品招標平臺仍將其列入競標品種。中標藥品包裝仍為“玻璃瓶”,價格為2.5元左右。
為何132號文執行困難?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投訴舉報中心的一份《注射劑藥用玻璃包裝材料存在安全隱患》的內部報告,分析了產生這一情況的制度性原因。
首先,該產品注冊過程中,我國對玻璃包裝材質并無明細的法規要求,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勢必選用價格最低的鈉鈣玻璃。
其次,藥品招標“唯成本論”不盡合理。以2011年為例,250ml玻璃瓶裝碳酸氫鈉注射液,全國的最低中標價格為1.45元,最高為2.22元。上述價格遠低于國產的一個安全合格的中性硼硅玻璃瓶價格(4.5元左右),這也意味著一旦企業選質量好的包裝,無疑就失去了市場。這也就是業內所說的“劣幣驅逐良幣”。
而且,132號文先天存在一個大的缺陷,即只規定了一個技術標準,卻沒有出臺細則加強督察監管。這一情況也導致不少企業鉆空子,今年4月下旬,媒體不斷曝光四川科倫藥業[1.84%資金研報]生產的碳酸氫鈉注射液,瓶內含有玻璃碎屑。
5月3日下午,藥監總局通過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召集全國碳酸氫鈉注射液主要生產廠商,開了一次緊急“閉門”專題會議。據悉,目前國內有該產品生產批文實際家數已達216家,但實際生產的廠家在30-40家左右,而上述會議,全國生產碳酸氫鈉注射液的主要生產企業基本到會,約30家。
會議要求,目前市場上碳酸氫鈉注射液的鈉鈣玻璃瓶包裝停止使用;同時要求生產廠商召回產品;如果不召回,一旦出問題生產廠商將負全部責任。
但此次閉門會議后,還是沒有出臺相關法規以督察監管鈉鈣玻璃瓶包裝。這使得不少業內人士呼吁“別再讓玻璃碎屑流入病人的血液了!”
業內人士建議,主管部門應嚴禁相關藥品企業繼續使用普通鈉鈣玻璃瓶。同時,要完善藥品招標定價機制,不能唯低價是從,要對藥品成本進行合理核算,通過價格杠桿逐步提高注射液產品的包裝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