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業知識 Title list |
| 當前位置: >>資訊>>行業知識 |
來源:滄州海康藥用包裝有限公司 點擊:617 發布時間:2010/4/4 11:30:00 |
很多企業希望,如果不能阻止肖特在中國投資管制玻璃瓶生產線,至少通過雙方協商,使肖特在原材料供應上做到內外價格一致、管制瓶價格不低于國內市場同類產品價格、產品有相當數量返銷國外。同時專家建議,國內玻璃管生產廠應盡快開發生產1級耐水的硼硅玻璃管,減少對國外生產廠的依賴。 僵持了數月之后,4月初,德國肖特方面正式回復中國的管制玻璃瓶生產商,其蘇州建廠項目不會停止。這也就意味著,今年7月肖特在蘇州將正式投產運行9條生產線,其中5條安瓿瓶生產線、4條小瓶生產線,其產量能滿足此類產品國內市場70%的需求,新廠產品將供應中國及周邊國家的高端市場。 緊接著,中國醫藥包材協會起草了一份《關于請求政府支持、強烈反對德國肖特公司在江蘇建小瓶廠的緊急報告》,吁請政府部門的支持;同時,數家管制玻璃瓶生產企業負責人向美國Kimble集團拋出了繡球,表示能提供玻璃管材的外資并非僅德國肖特一家,期望在與德國肖特的談判桌前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爭端始末 2005年10月之前,對于國內的管制玻璃瓶生產商而言,德國肖特雖然談不上是一個面目和善的合作伙伴,但至少是一個關系緊密的原材料供應商。長期以來,國內企業多是從肖特進口玻璃管,加工成瓶以賺取利潤,并向所供貨的藥廠宣稱“我們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肖特管材”,以彰顯自身產品的品質。彼時,德國肖特在國內的玻璃管與玻璃瓶是分開經營的,其玻璃瓶在中國年銷售額僅有100萬歐元,而管材在中國的銷售卻至少有200萬歐元。 2005年11月,當德國肖特將其在印度尼西亞的管制玻璃生產線轉移至中國,在蘇州投資新廠的消息得到確實后,中國本土的管制玻璃瓶企業深感不安;而當聽聞將引進40~60臺德國進口設備時,國內企業更是反應激烈,連連驚呼:狼來了! 今年1月11日,中國16家主要的管制玻璃瓶生產企業負責人在北京召開了“管制玻璃瓶行業發展座談會”,惟一的議題就是針對德國肖特國內建廠一事商量對策。 3月1日,在國內相關生產企業與德國肖特的直接溝通會上,肖特的3位代表對新廠事宜進行了詳細解釋:2006年7月肖特蘇州將設計運行9條生產線,其中5條線生產安瓿瓶,產量約1億支/年;4條小瓶生產線,生產能力2500萬支/年。設計最終有17條生產線,其中6條安瓿瓶生產線,11條小瓶生產線,最終達到1億2千萬安瓿,7千萬小瓶。新廠生產產品供應中國及周邊國家高端產品市場。肖特公司即使在國內實現管制玻璃瓶生產,價格不會低于目前印尼工廠產品在中國的售價。 對此,國內企業向肖特代表表示,如果照此投產的話將使現已飽和的國內小瓶市場狀況進一步惡化,建議其對此次投資的整體風險與收益進行客觀分析,不要在中國蘇州建立管制玻璃瓶生產廠。
 | 相關鏈接 related li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