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占國內產量70%以上的幾家管制玻璃瓶生產企業負責人在中國醫藥包裝協會(下稱包協)的組織下,和美國Kimble集團代表在青島進行了首次集體接觸。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談判,對于在中國活動數年卻始終難有斬獲的Kimble公司來說,這意味著一個期盼已久的轉折即將來臨:長期被德國肖特公司控制的中國藥用玻璃管市場,向其拋出了繡球。 ■一份緊急報告
4月5日,記者在包協看到了一份緊急報告。報告中稱,“德國肖特公司不顧國內相關企業集體反對,執意要在蘇州建廠生產我國市場產能已經嚴重飽和的小瓶,已經引起我國相關企業的強烈反對……但該公司仍然堅持要在蘇州建廠。鑒于這種情況,吁請有關部門予以關注。”
在此之前的短短三個月中,國內相關生產企業曾多次共商對策,并與肖特方面進行過直接溝通。在3月1日的座談會上,肖特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其在蘇州建廠的計劃:2006年7月份肖特蘇州將設計生產運行9條生產線,其中5條線生產安瓿瓶,產量約1億支/年;4條小瓶生產線,生產能力2500萬支。最終設計要達到17條生產線,其中6條安瓿瓶生產線,11條小瓶生產線,達到年產1億2千萬支安瓿、7千萬支小瓶。新廠產品供應中國及周邊國家高端市場。
中國醫藥包裝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蔡弘表示:“當前國內高檔硼硅管制玻璃瓶生產已經產能過剩,如果肖特公司蘇州生產線今年7月在蘇州投產9條線,其產量能滿足現此類產品國內市場70%的需求,而國內醫藥包裝市場不可能在短期消化掉相當于2005年170%的管制玻璃瓶產量,這無疑會給中國剛剛起步的管制玻璃瓶產業帶來重大打擊。”為此,包協和企業向肖特代表介紹了當前中國管制玻璃瓶生產和市場情況,建議其對此次投資的整體風險與收益進行客觀分析,不要在中國蘇州建立管制玻璃瓶生產廠。
4月初,肖特方面向包協表示,由于種種原因,其蘇州項目將不會停止,并表示愿意和中方企業進行合資生產。不得已,包協起草了上述《緊急報告》。
■小行業提出大問題
“我們查了大量資料,翻閱了與外商投資有關的所有法規政策,但找不到一條能有效阻止肖特進入的條文。”蔡弘的無奈也是國內相關企業的無奈。在WTO框架下,國外資本進入并參與東道國的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具體體現。“我們也知道可能擋不住肖特的進入,同時醫藥包裝本身也是個小行業,外資進入的影響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微不足道。但在我看來,這也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事情。這表明外國資本已開始由大行業向小行業滲透。就產業的合理發展而言,并不是都需要或適合引進外資。我國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外資?該如何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這些問題不僅各行各業應該清楚,也值得各地政府重視。”蔡弘并不隱諱其觀點。
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FDI)帶來的負面效應已為人們關注。有專家認為,自改革開放以來,FDI在促進投資、就業、進出口貿易、技術進步與生產率增長上確實對我國經濟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FDI是解釋20來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最重要變量之一。但同時,外資存在的五大負面效應也不容回避,即價格轉移、技術轉移、跨國公司壟斷、引資成本過高和環境污染。尤其是一些地區引進外資具有盲目性,使得這種負面影響更加明顯。
“醫藥領域是我國外資引進較早的行業之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到了該總結的時候了。”國家工商總局市場規范管理司原司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張經12年前開始關注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及經營活動。他指出:“在一部分合資企業中,外方的目的只是搶占本土企業的銷售網;本土企業常常是讓出了市場,卻沒有拿到真正的新技術。”目前一些地方在引進外資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如重數量不重質量;重引進不重償還;重項目不重宏觀規劃;重外資不重同行業內資;重項目本身不重市場經濟秩序;重“引進來”不重“走出去”等等。“所以,在引進新的外資項目時一定要慎重。”張經強調。
那么,肖特的項目又是屬于哪一種情況呢?據了解,目前管制玻璃瓶業是一個能源依賴性特別強的產業。營口宏利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陶紅告訴記者,正是由于能源問題,不少玻璃瓶生產企業不得不經常“搬家”。“原來洛陽有幾家企業,因為能源不足,不得不搬到濮陽去了。”而陶紅的公司也為了“追”天然氣,由盤錦搬到了營口。蔡弘表示:“具體到肖特來說,其投資也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肖特能否帶來先進技術?近年來,肖特公司幾乎訪遍了國內所有具備規模的玻璃瓶廠家,但談合資多,談轉讓技術少,同時,當前該項目的技術要旨國內完全可以解決。其次,肖特能否帶來先進設備?肖特方面也承認,蘇州廠設備全部是國外工廠閑置的設備。第三,其投資會不會帶來“雙贏”?肖特方面稱,雖然在印尼的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比中國低,但中國一些藥廠一定要用其產品,于是準備將玻璃瓶生產廠從印尼搬到中國。但據包協了解,目前肖特在中國只有三家客戶,且是由于總部全球統一采購而用了肖特的瓶子。肖特在中國的年銷售額僅有100萬歐元,這也僅夠其在中國的管理費用,但它的管材在中國卻至少有200萬歐元的銷售,為什么選擇瓶子生產?明擺著是要搶占中國管制瓶市場,以奪取其海外市場份額。第四,蘇州是享譽全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個能源消耗型城市,引進肖特項目會不會增加節能和環保壓力?
■把關尚需兩只“手”
今年年初,商務部有關官員曾表示,雖然中國擁有14萬億元人民幣的儲蓄存款和8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不能據此認為應當放緩引資的步伐。事實上,“中國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還遠遠不夠。”這說明,我國將繼續在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下積極吸收引進外資。同時,今年“兩會”提出,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并充分關注引進外資對我國經濟安全的威脅。
全國政協常委張宏偉指出,我國要在引進外資和利用外資上,逐步完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和調控方式,不斷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和質量,合理引導外資投向。同時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外資在并購和一些行業的不公平競爭行為。通過創造出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使中外投資者能夠真正實現公平、有序、競爭與合作,保證中國經濟能夠健康、快速、持續地發展。我國剛剛頒布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已經明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中,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這一條應該成為引進高能耗產業外資的門檻。”某業內人士強調。
至于肖特的投資項目是否符合“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的要求,可能尚待有關部門和專家定論。蔡弘表示,去年12月國務院《關于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明確把“不利于資源和能源節約”和“生產能力明顯過剩”的產品列為限制類項目,這應該成為管制玻璃瓶生產行業引進外資的原則。
張經表示:“國際市場中各國以非貿易壁壘阻擋外國企業進入的出頭露面者基本上都是行業協會。”,在經濟全球化的口號下,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奉行“政府放開、市場管住”的方針,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協會、商會等組織將自己政府由于入世而不得不開放的市場重新嚴格地管制起來。近年來,我國企業進入國外市場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一些WTO成員國充分利用WTO規則不能管轄的行業協會等組織的行規行約,重新設置國內市場門檻,盡可能地阻礙已經入世的中國企業和資本進入。這值得我國企業和協會借鑒,也是政府部門需要轉變觀念的地方。張經認為:“WTO規則僅對成員國的政府行為和法律成果中那些明顯不合理的市場限制發生約束作用,而由于企業并不是該規則的承諾方,因此WTO規則對奉行民商事法律準則的企業市場行為并無直接約束力。中國企業當然也不例外。”在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行業管理職能已經剝離出來,而協會的作用則日益凸現。肖特事件中,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的積極作為充分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