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改革,我非常希望馬上改好。”昨日,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醫改的方向就是讓個人付費越來越少。針對因病致貧型疾病,還將會有特殊設計。
同時,在政協醫療衛生界小組討論會上,多位委員就醫改問題討論熱烈。在座的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主動提出,關于醫改的成績已經肯定得足夠多,希望委員們多提問題和建議。
對于醫改,陳竺和黃潔夫都表示還做得不夠。兩人都提到醫改的核心問題之一,公立醫院改革。
陳竺表示,在本屆任期最后一年,他最想做的事情還是推進醫改。“我們還是有做得不夠的地方,比如精細化管理、工作協調性等。但有些事情不能操之過急,比如公立醫院改革,我非常希望馬上改好。”
另外,黃潔夫表示,中國醫改僅僅是開始,公立醫院的改革等核心問題還沒有碰。
本報記者王姝郭少鋒
焦點
醫改方向是讓個人少付費
昨日,評價三年醫改成效,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部長陳竺說,“看病難看病貴”有所好轉,“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白血病的農村兒童,過去如果家里沒錢,治療費就是難題。現在,他們已有大額報銷”。
按照原來的計劃,今年將推動全國300家公立醫院改革,陳竺說,目前各地匯總的數量已經超過300家,“陜西、浙江都準備全省推動,大家推進醫改的積極性很高”。
陳竺承諾,醫改未來的方向肯定是個人付費比例越來越少,“今后,個人付費將集中在投保部分,看病時個人付費比例會越來越低,尤其是因病治貧的災難性疾病,會有特殊設計”。
公立醫院改革需頂層設計
陳竺表示,解決“以藥補醫”難題,首先要對公立醫院改革有個頂層設計,找到合適路徑。公立醫院的補償渠道有三個:政府撥款、服務收入、以藥補醫。取消以藥補醫后,應該加強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而更重要的是,發揮好醫保在支付制度改革中的關鍵作用。
“以藥補醫”,包括加成部分、流通過程虛高部分,都必須革除,“否則再多的錢也堵不了黑洞”。陳竺表示,“尤其是招標采購環節的改革,不僅是對藥物,還要包括耗材”。
陳竺表示,原來以藥補醫,醫療服務價格被扭曲。現在要把過低的護理費、診療費、手術費提上來,有降有升,總量控制,調整結構。
醫保問題非過度市場化導致
昨日,政協醫療衛生界小組討論會上,有政協委員直接指出,醫改工作中,衛生部一直沖在前面,但很多深層次問題并未調整,醫療價格體系沒有改變,好多東西說了之后沒有落地。
對此,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衛生部不是沖在前面,現在是被人牽著走,“衛生部是個執行部門”。
黃潔夫不認可以前醫療保障中出現的問題,是“過度市場化”的結果。“以前并沒有搞過市場化。”
中國醫改不應與美國比較
黃潔夫就“把中國醫改同美國醫改比較”提出看法。
他說,現階段說“中國醫改取得巨大成績,創造了世界奇跡,而美國醫改則是失敗的”,這“完全不應該這么講”。
黃潔夫說,中國醫改和美國醫改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做這樣的評價還是有點“大躍進、人民公社時期的放衛星”的感覺。其實中美醫改現在完全不在一個可比較的層次。現在中國強調的還是醫療保障體系,美國則強調的是衛生經濟和保障,“我們是自己做自己的,不要跟別人比較”。
舉措
新版目錄增抗癌藥
2012年即將出臺的新版基本藥物目錄,將增加抗癌等專科用藥。陳竺參加小組討論時,通報上述消息。
陳竺表示,2009年第一版基本藥物目錄主要是常見病用藥,在此基礎上,2012年版基本藥物目錄根據各地的需求,增補了一些專科用藥,例如2009年版沒有的抗癌用藥,“基本藥物單子不能太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大約是400種,我國還有中藥,中藥大約占三分之一。”
另外,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部長陳竺前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農村的新農合除了將把目前的8種疾病在全國覆蓋外,還將另外增加12種大病的救助保障,包括若干常見的腫瘤類型、心腦血管病、血友病等。預計將惠及到1000萬個家庭。
陳竺介紹說,今年新農合已經提高到300元的出資水平,將把目前包含的8種疾病在全國普遍覆蓋。同時還將在三分之一的統籌地區另外推開12種大病的救助保障。
本報記者王姝馬力
聲音
青霉素0.17元現象不合理
部分代表、委員認為藥品招標“惟低價是舉”
本報訊(記者劉夏)昨日,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等23家行業協會舉辦的“聲音。責任”座談會上,近40位醫藥行業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新醫改”提出建議。會上,藥品招標“惟低價是舉”成為討論熱點。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表示,目前,相當一部分基藥的中標價格都淹沒在成本線以下,企業艱難,產業升級乏力。
劉革新舉例說,在全國各省砍價“大躍進”中,一瓶輸液的中標價已經低于0.9元。一支80萬單位青霉素的中標價只有0.17元。換言之,六支青霉素才能夠買一份報紙。
全國人大代表、石藥集團董事長蔡東晨同樣以青霉素為例,“管制瓶成本8分錢,膠塞7分錢,鋁蓋2分錢。不管里面裝什么,成本已經超過0.17元了。
企業如果以虧損為代價來提供這樣的合格產品,可持續嗎?”
基層公立醫院收支缺口大
全國人大代表、鄧州市中醫院院長唐祖宣建議,財政補貼應向基層傾斜
本報訊(記者王姝)“基層醫療衛生組織多已打破‘以藥養醫’,但收支缺口普遍較大。”昨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鄧州市中醫院院長唐祖宣建議,應建立財政補償機制,加大補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昨日,唐祖宣表示,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由于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原有的“以藥養醫”模式徹底打破,但由于財政補償不到位,導致收支缺口普遍較大。
另外,一些困難的縣財政“吃飯財政”,無力全部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經常性收支缺口“兜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建設不能及時保障,醫務人員收入甚至不升反降。
唐祖宣建議,政府應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另外,唐祖宣認為,目前新農合醫保尚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規保障,監督管理不到位,建議加快新農合立法進程。
來源:慧聰網